近日,7本新鲜出炉的北京诺德中心不动产权证书被移交至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十五冶”)。这是继今年6月份该公司成功办理武汉总部不动产权证书后,在房产清理专项工作上取得的又一可喜成果。
自2023年5月启动房产清理专项工作以来,中国十五冶已补办、更新、确权产权证181本,累计盘活资金近1.5亿元,变“沉睡”资产为优质收益,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公司72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十五冶的自建房、工程款抵房、房改房等房产、地产,分布全国乃至海外多地。这些资产如同沉睡的宝藏,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这些资产若不及时盘活,不仅要承担市场贬值风险,还会产生物业费、采暖费、维修费、管理费等费用支出。”有关人员表示,中国十五冶在东北地区的3套房产,仅每年的物业费、采暖费等支出就达6万余元。
如何让沉睡多年的资产重新“活”起来?中国十五冶房产清理专项工作组迅速行动,联合各单位60余名核心骨干组成工作团队,开展地毯式排查,打响资产盘活攻坚战。
在全国房产登记及各区域部门尚未完全联网的情况下,专项工作组成员深入现场,勘验翻阅从1992年到2006年的档案,系统梳理房产购置、权属变更全流程,逐一核对土地规划、竣工验收等关键材料。
面对政策调整导致的材料缺失、流程变化等挑战,工作组成员多次往返北京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补充完善证明材料,最终厘清权属关系,打通办证堵点。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工作组仅在黄石地区就补办、更新、确权不动产权证书133本。
在此基础上,房产清理专项工作组还通过加强各地房产政策解读,推出“一房一策”措施,确保房产保值增值。对部分偏远地区的多处房产,创新采用“先租后转”模式,保证资产持续收益。
为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中国十五冶主动将沉睡资产惠及民生,办好民生实事,配合有关部门拓宽小区道路、建设口袋公园等。目前,已将黄石新下陆街道原职工医院门诊大楼,无偿提供给社区作为康养中心,将多处场地改造成居民网球场、篮球场和“幸福食堂”,持续释放民生红利。
- 上一篇:华新水泥跨境并购通过“汇率考”
- 下一篇:为企业插上数字化翅膀